close

後現代設計美學精華

指導老師:楊裕富 博士

 

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

1. 空間感

約在文藝復興時期追求平面上的空間感,而開發出透視 ( 繪畫上應用 ) 與假透視 ( 舞台布景上應用 ) ,到巴洛克時期才逐漸在建築物的牆體上採用曲面而與自然的光線共同加強了空間感。

「實物感」是容易感受又容易描述的一種感覺,但是,空間感卻是容易感受,卻不容易描述的一種感覺。因為,空間感的存在是依存實物感而存在的,透過看的見的建築、圍牆、樹林、人牆、柱列的陪襯才感覺的到。  

園林設計裡利用近景、遠景表現出空間的層次感。

2. 敘事感

敘事感指設計藝術作品裡表達意涵所形成的美感,也可以簡稱為故事感或趣味感。一種沒有故事卻似乎再發生某個故事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瞬間消失捉摸不定

3. 超現實感

 

就是一種脫離現實的感覺。這種脫離現實的感覺往往比現實的感覺更能吸引人。

海灘與臥室結合而成的濕夢,撕破了天空繪出了埃菲爾鐵塔......一些普通的旅行和生活照片被攝影師Thomas Barbey根據自己的想像合成在了一起,便有了新的故事和意義,如同夢中片段。為超現實主義的畫面更添加了敘事的味道,巧妙精湛。

4. 科技感

感覺到具有科技的味道,十九世紀的科技主軸是龐大的機械,如 : 蒸汽火車;二十世紀的科技主軸,則是生產用的機械和工廠制度;二十一世紀才剛開始,科計主軸仍在移動,科技偶像是微電腦化的通訊器材和網際網路,我們都喜歡用高科技稱呼,科技感則是追求一種具有科技的感覺。

5. 定型化符碼之造形元素

定型化造型元素,通常會令消費者具有「熟悉感」而更加速定型化的過程,而達到「固定符碼」或「固定語言 : 慣用語」的境地,可稱為造型文化符碼。

 

 

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原則

1. 調性

指物件或畫面上的造型單位間操作成具有風格的一致性。

2. 用典、比喻與諷喻

有點像文學裡成語的運用,都是以最精簡的手段喚起最豐富的意象與意涵。如果,這種用典是正面的,我們就稱為比喻。如果,這種用典是負面的、反諷的,我們就稱為諷諭。

3. 裝飾 ( 莊嚴 )

裝飾的操作原則,由於現代設計運動時,除了藝術裝飾運動以外,大部分的時候排斥裝飾,好像裝飾就是罪惡一樣。但是現代設計運動的鋒頭過後,人們還是覺得裝飾是可以增加美感的,就好像在某些社會裡,女性上班族的化妝會被視為基本禮貌一樣。

4. 文脈 ( 嵌入 )

文脈手法或嵌入手法是當代設計美感操作裡最新的且仍在發展中的手法,甚至於這是一種重要的創作態度,而不只是美感創作的手法而以。

 

一,後現代建築-新奧爾良義大利廣場

  

建築師:查爾斯 摩爾

    新奧爾良市意大利廣場是美國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查爾斯·摩爾的代表作,也是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美國新奧爾良市是意大利移民比較集中地城市。 1973年,美國的新奧爾良市決定花165 萬美元建一個廣場,為的是表示對居住在該市的美籍意大利人表示尊敬。經過激烈的方案競賽,最終選中了著名建築師查爾斯•摩爾的噴泉廣場方案。

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

1,空間感

    微弧形柱形成柱廊的效果,雖然不是完全性的圍封,但已為塑出空間感,高度不一的柱列形式,也塑造出了空間層次感。

    摩爾在這裡表現出對色彩的重視。彩度較高的顏色較逼近觀者,然後逐步降低彩度,形成一種鮮明的層次感。不同的彩度下面有不同的柱頭形式,使得相異的柱式間各自成區,這樣觀者容易注意到這多采多姿的景觀。各區之間因為強烈的色彩變化,視覺距離被強化,也加深觀者的透視感。

2.敘事感

    摩爾將作品增添了許多的趣味性 嘲諷性 遊戲性,這也是後現代主義的表現之一

    原本當作噴水口的可以是怪獸、獅子或其他動物的頭,或者是從少女拿的水瓶中流瀉出來,在各地的文化中都極為稀鬆平常。如今卻是把人頭掛在牆上,用的還是建築師自己的頭。連看過很多前衛藝術、前衛建築的筆者,一開始也覺得不舒服。那當地居民會怎麼想?譁眾取寵?想要讓大家永遠記住他嗎?義大利廣場用一個優雅的古典外型,卻隱藏了這麼個「殺機」,可說是相當大膽的。由此可見,在經營這個作品時,摩爾不認為自己是位「建築師」,而是「藝術家」。

    摩爾把五種常見的古典柱式──Tuscan式、多利克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混合式都運用在這裡。但他不是單純的挪用,而是改變它們慣有的材質,或是解構它們的形式,以營造幽默與趣味的效果。

3.超現實感

f0026b.jpg (23342 bytes)

空間由不同的元素做為結合有古典與現代的對比,建築物形體之高低落差,色彩的變化,彷彿就好像走進一幅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之中,體驗不同角度所看見的事物。

4.科技感

 

 

 

 

 

 

 

 

 

由平面圖可看出是以一個同心圓持續向外擴散,幾何形的形體外觀,會讓人與科技感做為聯想。

5.定型化符碼之造形元素

鋪面材料组成一圈圈的同心圓,即以西西里島為中心。廣場有兩條通路與大街連接,一個入口有拱門,另一邊則是凉亭,都與古代羅馬建築相似。這些建築形象表明它是義大利建築文化的延續。

 

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原則

 1.調性

整個義大利廣場的處理既古又新,既真又假,既傳統又前衛,既認真又玩世不恭,既嚴肅又嬉鬧,既俗又雅,有強烈的象徵性、斜事性、浪漫性。建成後,義裔居民常在這裡舉行慶典儀式和聚會,它同時也是一處休憩場所,受到群眾的歡迎。

2.用典、比喻與諷喻

整个意大利廣場的手法既古又新,既真又假,既傳统又前衛,有强烈的象徵性、斜事性,符合後現代象徵 與隱喻 理論。建造後,居民常在這里舉行慶典典和聚會,同時也是休息場所。

3. 裝飾 ( 莊嚴 )

使用古典主義建築的符號,例如柱式、拱門。但其實這些對建築本身的結構都沒有太大意義,只是裝飾性質罷了。不過也有濃厚的人文色彩,那就是藉此調侃現代主義。

4. 文脈 ( 嵌入 )

追求所謂的喚起歷史的回憶(實際並非是準確的歷史含義)和地方事件的來龍去脈。它發掘出建築上的方言,欲使建築物具有隱喻性,及創造出一種模糊的空間,往往選用多種風格同時展現在一幢建築物內,形成了一個非理性的折衷的大雜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10033042 的頭像
    b10033042

    b10033042的部落格

    b100330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